字:
关灯护眼
笔下文学520>笃行如众 > 游秋有感(第2页)

游秋有感(第2页)


解锁高清在线直播

那天中秋,入秋已有些时日了。

我独自漫步在田间地头,微风拂面,在酷热中感受到了些许凉意。

我望着田间小径旁的草木和堤上的乔木,从前的满目翠绿,此时再看那郁郁葱葱的树叶已有些泛黄了。

树叶在风中摇曳,不时落下少许泛黄的叶片,为秋季平添了几分独属于它的萧瑟。

关于“秋”

,古代文人常常在诗词歌赋中赋予它“萧瑟”

、“落寞”

之意。

这一点我认为单从“诗豪”

刘禹锡的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

就可以看出些许端倪。

秋季多数时候在诗人眼中是寄托愁思与哀伤的季节。

在秋雨的称托下,历经两宋更迭磨难的才女李清照在《声声慢》中道出了心中难以言明的凄凉与苦楚——“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由此可见,“秋”

在古代文人墨客心中往往象征着凄凉与孤寂。

但神奇的是在秋季这一充斥着“寂寥”

之感的季节中,竟然还存在着“中秋”

与“重阳”

这两个象征着“家人团圆”

、“亲朋聚首”

的中国传统节日。

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年的中秋,苏轼在密州任太守。

这天傍晚,苏轼望月怀人,通宵畅饮至天明,趁兴写下这篇文章,抒发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

唐代诗人张籍在《秋思》中同样也抒发了对家人的思念:“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可以感受到那个时候的张籍对身在故乡的亲人有说不尽的话和表不全的情。

张籍与苏轼两人所生活的时期跨越了两百多年的时间长度。

按理说,唐宋两朝的生活风俗习惯是大不相同的。

但从《秋思》和《水调歌头》这两篇已传诵千年的诗词来看,两人思乡怀人的情感却是如出一辙。

那个“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的王维在十七岁那年的重阳节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道出了作为身处异乡的客子对身在故乡亲人的浓厚思念。

我在阅读古代关于“秋”

的优秀诗词时发现在孤寂、凄凉的悲情氛围下,古诗词中也有“思乡怀人”

的亲情、友谊以及团圆的喜悦。

古人的悲喜在秋季交融,悲中带喜,喜中有悲。

这让我想起了先秦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道家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皆有正反两面,世间万物的有无、难易……都是不断转换的;无中生有,有中生无。

就像太极图中那样,黑中带点白,白中有点黑。

众所周知,自汉武帝之后儒学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领域的“独尊”

地位几乎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

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儒学的独尊地位也曾受到冲击,甚至出现过儒、道、佛三教并行、三教合一的局面。

事实上在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儒道佛三家皆有取另两家之长以补己之短,以此不断发展壮大。

我想正是这种“不故步自封,开放包容”

的态度才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延绵千年而不衰,时至今日依旧葆有蓬勃的生命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站地址:https://www.bxwx520.org

解锁高清在线直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
最新小说:通灵少夫人霸道军少无弹窗阅读夫君乃穿越人士作者厉九歌秀恩爱分得快背后隐藏的逻辑关系两个人的聊天记录可以互相迁移吗我家娘娘心宽体胖下一句总裁他病得不轻txt独我南行我被迫成了假系统最新章节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篱笆好文学陈南朱可人全部静悄悄(ABB式)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全文免费阅读滚滚红尘原唱福晋心很宽寒门丫头最新章节天幕剧透我成了千古一帝txt嫁娇女笔趣阁